新闻传播学院关于开展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高校纪工委、自治区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内蒙古师范大学纪委关于《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紧盯作风建设和脱贫攻坚中教育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继续完善监督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特别是针对落实贫困生的资助认定标准、教育扶贫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开展治理整顿,减少教育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存量,遏制增量。
二、治理重点
(一)作风问题治理
1.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化,对党的主张妄加评论、胡乱猜测,不加辨别,随意传播等问题。
2.执行党章党规不坚决,搞变通“做选择题”、抓落实做“简答题”等问题。
3.不按组织程序办事,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发挥民主不够等问题。“萝卜招聘”“带病提拔”“近亲繁殖”等违规选人用人问题。
4.党内无原则“一团和气”,批评和自我批评“甜味”过重、“辣味”不足等问题。
5.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造假,警示教育庸俗化,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等问题。
6.违反组织程序发展党员、召开会议、组织选举、任命党内职务等问题。
7.领导干部不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抄袭发言材料、找人代写笔记等问题。
(二)“四种行为”治理
1.严肃查处“不作为”。处置矛盾回避问题、推诿扯皮,接受任务拈轻怕重、挑肥拣瘦,面对困难退避三舍、左推右挡,推动工作蜻蜓点水、瞻前顾后,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讨价还价,推进改革虚于应付、缩手缩脚,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爱惜羽毛、充当好人,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抵制、不斗争、不敢较真碰硬,以及服务承诺不兑现,态度冷硬、推三阻四等行为。
2.严肃查处“假作为”。不从实际出发、不顾民生民力、不顾长远利益,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行为;落实上级安排部署“轮流圈阅”“层层转发”,虚张声势不干活等行为;“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热衷于开会等于落实、发文等于做过,表态多、调门高,摆姿势、作样子等光说不练的行为;大事小事层层请示汇报,貌似卖力、实则装样,蒙骗上级、糊弄群众,尸位素餐、消极应付等行为;“编数据”“作假账”,搞虚假繁荣、“数据政绩”等行为。
3.严肃查处“乱作为”。用权任性、放纵妄为,执纪违纪、执法犯法,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充当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护伞”等行为;不守纪律、不守规矩,违规行使自由裁量权等行为;专权弄政、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款物分配等事项中办事不公等行为;拿回扣、收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行为。
4.严肃查处“慢作为”。对上级安排部署贯彻不及时、落实打折扣,敷衍塞责、行动迟缓、推进不力等行为;思想墨守成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安于现状、事业随意而为,怕麻烦、怕多事、怕得罪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行为;遇事等待观望、议而不定、决而不行,作风拖沓、贻误工作落实时机等行为。
(三)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治理
在贫困生认定、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和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等方面是否存在变形缩水、挤占挪用、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分配不公等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拓宽发现问题渠道
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师生可以在学院监督信箱、电子邮箱、直接反映等方式反映问题,学院认真收集关于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举报,做好分析研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二)强化检查监督效应
学院通过到教师中学生中到课堂上深入工作,发现问题。对简单明了,立行立改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对问题复杂,需要进一步查清的,要及时汇总按相关程序处置。
(三)建立问题线索台账
对涉及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线索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将问题线索内容摘要、办理进展、办理结果等内容逐一登记,建立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台账。
(四)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对发现和查处的违纪违法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按照“一案双查”的要求,严格追责问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自查。
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张树天
成员:陶格图、张芸、马晓华、宋磊、索昱、高永泉
(二)精准统计,严肃问责,及时曝光。对于作风问题和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按照相关程序,认真核实,凡是查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一律公开通报曝光。
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
2018年4月9日